
汉寿融媒7月2日讯 (通讯员:谢婉霞)近期,常德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,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!今年 5 - 6 月,全市共发生48 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,99 人中毒,2 人不幸离世,7 个县市区深受影响。毒蘑菇如同隐藏在自然中的 “无形杀手”,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健康。为守护大家的舌尖安全,这份防 “毒” 指南请务必收好!
一、毒蘑菇难辩,莫信传言
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在外观上相似度极高,仅凭肉眼难以精准区分。很多人迷信“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”“生虫的蘑菇无毒”“大蒜与蘑菇同煮不变色则无毒” 等民间说法,然而这些判断方法毫无科学依据。剧毒的白毒伞,外表洁白素雅,看似无害,实则含有致命毒素;部分被虫蛀的蘑菇,同样可能暗藏剧毒。此外,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复杂,误食后,短则10 分钟,长则数天便会出现中毒症状,一旦错过最佳救治时机,后果不堪设想。
二、常见毒蘑菇长啥样?
致命白毒伞:白色,伞盖光滑,剧毒!
铅绿褶菇:菌盖初期白色,成熟后中央变灰绿色,表面有褐色鳞片,毒性极强!
黄盖鹅膏:菌盖黄色至黄褐色,表面有白色鳞片,与白毒伞类似,致死率高。
亚稀褶红菇:菌盖灰褐色至黑褐色,边缘内卷,菌盖灰褐色至黑褐色,边缘内卷,误食后1小时内出现肌肉溶解、肾功能衰竭,致死率高。
毒红菇:红色或粉红色,误食会呕吐、头晕!
注意!有些毒蘑菇看起来平平无奇,甚至和菜市场的食用蘑菇很像,所以千万不要凭感觉判断!
三、误食中毒,科学应对
一旦误食野生蘑菇,千万不要惊慌,应立即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:
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,清晰告知中毒症状和误食情况;
在等待救援期间,迅速进行催吐,可大量饮用温盐水或淡肥皂水,并用手指、筷子等刺激舌根,促使呕吐,但要注意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;
妥善保留未食用的蘑菇样本或呕吐物,这将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毒素类型,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四、预防为先 严守“三不”
为了避免悲剧发生,全体市民务必严守“三不” 原则:
不随意采摘野生蘑菇。野外环境复杂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 “采菇能手”,也无法准确识别所有毒蘑菇品种;
不买卖野生蘑菇。农贸市场、街边摊位售卖的野生蘑菇,安全隐患极大,切莫因好奇或贪便宜将危险带回家;
不食用野生蘑菇。食用经过检验检疫的人工种植蘑菇,才是保障饮食安全的正确选择,从源头杜绝中毒风险。
安全无小事,健康最重要!
汉寿县中医医院
一审 伍 宏
二审 刘晓燕
三审 张智峰
责编:伍 宏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“关爱小乳牙科学防龋”公益行动走进汉寿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冯超越:乡村振兴的“排头兵” 群众信赖的“主心骨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4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邓红波:“兵支书”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1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吴喜堂:永葆军魂的“兵支书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1
下载APP
分享到